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清凉一夏!来一杯福州端午特色“午时茶” 播资讯

2023-06-22 05:48:20 智慧海都

端午将至,各地大大小小的龙舟赛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翠绿的粽叶包成了粽子,也被一个一个吃到了肚子里。再讲究一些的人,在门上悬蒲艾叶,饮雄黄酒,以避虫毒。同时,农历五月之后,天气暑热潮湿,体内湿气重,饮凉茶也成了备受关注的“养生之道”。


(资料图片)

有老福州人忆及,乡下在端午节有“五叶饮”,即用苦竹叶、鱼腥草、茶叶、桑叶、车前草等五种中草药叶煮成汤,作为凉茶饮用,过去的市场或青草摊都会售卖。而煮粽子的汤,也不拿来倒掉,而是用竹刷洒在屋角处;水缸洗净,再挑一滿缸水,放进一小块雄黄精,用以消毒。

中医馆配伍的“午时茶”

而有关凉茶的另一大特色,就是饮“午时茶”了。“闽都文化”志愿者方杰介绍,端午时,人们会到山上、田边等野外采集许多中草药,包括薄荷、山楂、桑叶、陈皮、藿香、鱼腥草等制成茶饮。炎炎夏日饮上一杯,具有防暑降温等保健功效。因为它是端午节的时候制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时茶”。

“午时茶”具体的起源时间在古籍中未见明确记载。在先秦时期,五月被视为毒月,五日则是恶日。据《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亦记载:“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史澄《光绪广州府志》(清光绪五年刊本)云:“一公所平日预备端午药茶、建曲沙气万灵丹、蓥香正气丸等药,遇感冒寒暑酌给,或验明延医调治。”

也有一种民间传说,称其方子为清朝的福建名医陈修园所创。可见清代时,“午时茶”就已在闽粤一带广泛流行了。

古人为了在“毒月”保护身体健康祛除毒气,不会采用价格昂贵的药材,所以“午时茶”的配方通常廉价又实用。每一个地区的午时茶配方都会有些微的不同。史欣德主编的《100首中成药临床巧用与解说》中,给出了至今较常用的一种“午时茶”配方,主要由四类药组成:

第一类为疏散风邪药,即防风、羌活、苏叶、白芷,散风寒,治头痛,柴胡散风退热;第二类为芳香理气、燥湿止泻、和胃醒脾药,即苍术、厚朴、藿香、陈皮、枳实;第三类为健胃消食药,即山楂、六神曲、麦芽;第四类为活血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药,即川芎、连翘、甘草。

其治疗重点在三个方面:湿、寒、滞。所以这个药适用于治疗寒湿体质的人。

对于风寒和积食造成的症状,午时茶有着不错的疗效。其配方不但有疏风解表散寒的药,还可以导滞,治疗积食,或者受寒后腹痛腹泻。方杰谈及,人们酷暑天在外行走中暑,服用“午时茶”亦有缓解之效。总体而言,遇风寒感冒、小儿积食、晕车晕船、水土不服、腹泻等常见毛病,都可以考虑延请中医专家看诊配伍,在家中备上几服“午时茶”。

编辑: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