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十佳博士研究生】刘志权:追风少年,韧行万里 全球滚动

2023-06-20 11:48:35 吉林大学

追风少年 韧行万里

十佳博士研究生:刘志权


【资料图】

刘志权,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2022年度十佳研究生。“追风人”是刘志权的网名,谈到这个名字,他说:“不想荒废人生,想要有所追求,有所作为”。这个勇于追风的人评价自己“极具韧劲”,韧者持恒,韧者笃行,累累硕果见证了这一路追风的光景,也为韧者竟成做了最好的诠释。目前刘志权已经选择在斯坦福大学攻读博士后,从事眼科领域的基因治疗研究。追风不止,前路无疆。

01

厚德笃行 创新致远

“厚德笃行 创新致远”是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院训,也一直刻在刘志权的心里。2014年,刘志权因专项计划与动物科学学院结缘,就读动物科学专业。“吉大”“动科院”成了他成长岁月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新”唯有“笃”,“笃”方能“新”,“笃新合一”在刘志权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大二的时候,刘志权进入实验室,加入了未来导师李占军教授的课题组开展基因编辑领域的相关研究。在大三期间,他不经意读到基因编辑领域最新的“碱基编辑技术”的相关文献,让他兴奋不已,他向课题组的同学和学长学姐分享,也经常向自己的导师李占军求教。李老师非常支持他的学术兴趣,鼓励他尝试开展关于碱基编辑技术的课题研究。作为一个学术新手,刘志权并不畏难,查阅文献、制定实验计划、购买实验试剂、开展实验、收集数据、撰写报告,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他的科研处女作,并将相关成果于2018年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因这一创新研究成果及在本科期间的优异表现,使他顺利通过创新保研,继续在动物科学学院攻读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他非常感谢导师李占军教授在每个环节的细心指导,“这次经历让我逐渐培养起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努力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科研工作者”。

02

潜心科研 学海泛舟

“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般,不是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在外界看来一路“开挂”的学霸避讳将自己和“优秀”挂钩,并这样形容自己。在他看来,“努力”比“优秀”来得更实在,用来形容自己也更稳妥。“我能够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到科研中,努力做好手头上的事儿,这可能是我取得一些成绩的原因所在”。常人看来枯燥无聊的“泡实验室”,在他看来更像是义无反顾却又无限精彩的冒险。“早上6点,熬到半夜”,刘志权这样形容自己的科研作息。比起“熬时间”他更倾向于“高效率”,脱身娱乐活动,潜下心来做科研。他从本科期间开始就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本子上列的是“每日计划”,“月计划”和“年计划”。“科研KPI”是刘志权每天的行动指标,科学规划、全身心地投入,坚定不移地科研之路上继续前行。积跬步,行万里,他一直在用行动践行。

刘志权曾参加生物学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中国遗传学会基因编辑分会和中国干细胞年会,学术讨论会对刘志权有触类旁通的启迪。“通过学术讨论会,能和学术专家交流思想,接触学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他说。道阻且长,学术讨论会就像启迪他前行的灯塔,让他在基因编辑领域坚定了深耕的信心。

刘志权在博士期间带领团队开发了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发表10篇SCI论文(总IF=87.3),连续两年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一个泡在实验室的日子都是养料,让科研之路开出花结成果,这是泛舟学海、潜心钻研的最好验证。

03

追风不止,载誉启航

“韧劲”十足的刘志权在吉大交上了完美答卷,从大二初入实验室到后来8年来一直陪伴他的是对科研的创新热情和对科研济世的价值思考。远航路上,这股不懈追求的韧劲儿一定会成为刘志权最稳的船桨,追风破浪!

长期的研究实践在刘志权身上增添了厚重的使命感,“以动物为载体创新基因编辑技术,并通过向动物试药能够帮助寻找治疗人类疑难杂症的方案,这也是我选择继续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原因。”从吉大启航,刘志权即将前往斯坦福大学,追风少年再出发。谈及未来,刘志权句句真诚,“希望未来能够研发更多新技术,为医疗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十佳研究生答辩现场,刘志权反复提及“八年时光,感恩吉大”。和平校区的一花一草一木都让他难以忘怀,待过最长时间的实验室见证了他的每一次挫折、又喝彩着每一次突破。2022年的夏天是刘志权和吉大告别的日子,他身着博士学位服站在和平校区“逐梦”雕塑的前方,深情凝望,静思过往。就像雕塑所塑造的扬起前蹄、即将飞腾驰骋的宝马一样,他前行的坐标已指向大洋的另一端,必将载誉远航,追风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