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聚焦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直取长安,而是主张攻取陇右,浪费兵力

2023-06-14 19:08:52 中华网热点新闻


(资料图片)

战术风险可控,战略风险不可控,哪怕给蜀吃掉关中,也来不及消化资源,而却要很短时间内面对魏的战略反攻。诸葛亮考虑的是收陇右,再依托陇右蚕食关中,在消化足够的资源之后再和魏国决战。真正的风险就是魏延不是全军统帅,他说了不算,他只有建议权没有全军的指挥权。这种规模的战略部署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出并执行的人必须是全军统帅。哪怕魏延走子午谷再怎么顺利,正面一拉跨了。或者直接因为各种原因撤军了,都是没用的。

那些说子午谷奇谋可以成功的,先解答下列这些问题:1、诸葛亮出祁山几次成功到达长安城下?最近一次是五丈原到达渭水河畔。2、长安到汉中所有小道都有魏军哨所、斥候,如何才能不被发现到达长安城下?长安城有魏国名将钟繇治理,对蜀国认同感不够,先不说魏延兵少能不能占领长安,就说魏延侥幸占了长安,魏延兵少能够守得住长安?长安到洛阳都是平原山谷平地,魏国骑兵援军日夜兼程要比蜀国援军翻秦岭快的多。3、如果魏延占了长安被魏军重围,而诸葛亮被陈仓堵住支援不了怎么办?魏延羊入虎口,蜀国丢失唯一精锐如何抵抗?主要还是收益太低,成功了也守不住,因为补给线太长,白白损耗士兵,魏延作为大将,打仗更多是战术眼光,而诸葛亮是战略考虑,先取陇右再图关中,步步为营才是王道,而事实说明以蜀国的国力连陇右都拿不下。

守汉中都比守长安容易,历史上就没有四面都是敌人能守住的武将,如韩信那样强都守不住,魏延再强也挡不住关中洛阳的敌军,而且魏延做先锋猛,守城一般,蜀兵山地作战猛,平原不如魏兵,能守住汉中也是地理位置好。魏延拿下长安,诸葛亮一月攻不到长安脚下,魏延必会被活捉。但凡魏延拿下关中,也是以数千军士为代价。如果成事,进入关中,必然会引来连锁反应,魏国多路援军攻防(关中是北伐的关键)。就算关中易守难攻,魏军守将城破之日必是破釜沉舟,粮草焚尽,拿下一个汉中又无后援,无疑是艰难重重。

主力决战确实是最大的风险,东汉都洛阳,建安年间都许昌,重心都在东方。关中相对而言,没有关东富庶。刘备死后,曹魏在关中确实没有部署多少兵力,子午谷奇谋攻方是蜀汉。诸葛亮魏延有足够的时间等东方有变。一旦东方有类似于曹丕三次伐吴,或者孙吴5次攻打合肥之类的大战役爆发,那子午谷奇谋是有大概率会成功的。只是成功占领并不代表能成功守住。以曹魏的实力,如果要强攻蜀汉,必然是一场大战,也是一场曹魏输得起而蜀汉输不起的大战。曹魏输了,尚有关东,幽并青冀兖豫全部,司州大部,荆州扬州一部。而蜀汉若败了,主力一旦被歼,则曹魏可以顺势灭了蜀汉。而这个结果是诸葛亮不能承受的,我想这也是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谋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个人猜测觉得诸葛亮的目的可能是,切断西凉和关中的联系,然后控制住西凉地区,这样成了掎角之势。魏军进犯凉州,可以从汉中出兵合围魏军,反过来攻打汉中蜀地也一样,无论怎么样魏的兵力只能被消耗。

如果魏国非要分兵两路,那也是必输无疑,分兵本来就是大忌,而且西凉和蜀地在两个方向上,无论哪一路魏兵推进了都是在拉长战线。从蜀地运粮出来费劲估计,魏军也费劲,这种情况魏军只能是无用功。虽说天下已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其势未稳,蜀国偏安一隅。诸葛亮可能是想把西凉拿下代替荆州的作用吧。把三足鼎立之势坐稳,虽说西凉不比荆州但是也能增加容错率。再者西凉产好马,这样也能削弱魏军的军马来源,增强自己的骑兵力量,此消彼长间在为日后的决战积蓄力量。西凉不光有马,马家在当地还有号召力,可以很快拉起来大队骑兵。其实后期诸葛已经成功实现战略了,大兵出征屯田,开分基地,可惜寿命短了点,就像玩游戏,分基地已经占好位置发展不错马上要推过去,可惜死机了。

小编认为,真正的风险是魏延当汉中太守已经超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当时所有人都认为是张飞该得的,如果诸葛亮再让魏延立此大功,奇袭魏国成功,则首功是魏延的,如果北伐成功,那么魏延将无人能比。之后就是狡兔死走狗烹,不需要诸葛亮了,所以诸葛亮不可能让魏延立此功。子午谷奇谋不行的,原因有二。一是魏延能不能遇险,个人认为,根据魏延的能力,和计谋的突然性,成功可能性还是有的。关键在于第二个原因,诸葛亮能不能成功如期到达长安与魏延汇合。根据诸葛亮五出岐山的表现,他是不能够做到的。那么,成功夺取长安的魏延也就变成魏国的瓮中之鳖,任人宰割了。